註釋
余秋雨獨自踏查、行走在荒野大漠十年所寫的《文化苦旅》和 《山居筆記》,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他爬梳了中華文化的經絡,卻也不斷地思忖,這樣悠久的文化,與人類的其他文明相比是處於什麼地位?
他不只閱讀參考古今文獻,更相信唯有親臨現場才能擁有真實感動。就在世紀交替之際,隨著香港鳳凰衛視考察人類最重要的幾個古文明發祥地,跋涉四萬公里,途經希臘、埃及、以色列、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國,涵括了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印度教、佛教等各宗教文化,滿眼盡是衰落荒涼的廢墟,這些大河文明的神祕國度,人民常年飽受戰火摧殘;當他面對這些人類文明的遺址,種種讚嘆、驚嘆、感嘆和悲嘆,都以日記方式記錄了見聞感受。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壯舉,也是他從未經歷過的文化反思和心靈悸動。
又一個十年,余秋雨將本書重新整理刪節,尤其是在最後部分,那是他走完全程之後,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尼泊爾一個叫「魚尾山屋」的旅館中,對一路感受的整理。他說:「當時在火爐旁、燭光下寫了不少,這次找出存稿,經過對比,對於已經發表的文字有所補充和替代。我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思考,稍稍彌補了每天一邊趕路一邊寫作的匆促。讀者既然陪我走了驚心動魄的這一路,那麼,最後也不妨在那個安靜的地方一起坐下來,聽我聊一會兒。世界屋脊下的爐火、燭光,實在太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