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
“有一回,夏天的夜晚,她們(指她和玲玲)一起坐在湖邊,望著夜空,她說她特別想躺在她懷裡,……”(《靈山》第27章)在這句話中,“她”指代不明──究竟是誰人說想躺在誰的懷中呢?這個“她”令句子表意含混。這樣的句子,會被老師評為病句。但是,類似這樣的句子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靈山》裡卻隨處可見。作者之所以可以這樣寫,是因為這是他的一種文學手法,也符合“漢語法度”。人們常提及的“漢語語法”,一般指書面語法,而幾乎無例外地又都是指散文語法。
至於其“另一半”──詩歌語法,卻被完全忽略了。其實詩與散文的語法雖然出於口語一源,卻呈現不同的特點。本書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的語法理論,即「詩」、「文」句法兩分 (或稱「文學句法」與「實用句法」兩分“的理論。作者認為實用文和文學各有不同特點,不應用同一套文法標準去教授和鑒賞。他認為詩與文學的創作並不神秘,其實皆有跡可尋。
在此書中,他便為我們一一拆解文學與詩歌的句法。除此之外,作者還對宋詞派別與有關代表作家、作品的評價,以及新詩、近現代詩詞和當代流行歌曲歌詞的創作問題,提出了不少新穎、獨特、發人深省的見解。相信各位文藝愛好者或從事中文寫作的人士,都會獲益不淺。本書是前作《中文應用寫作教程》的延伸,講述詩詞及文學創作的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