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諾貝爾生醫獎2005-2015 / 科學月刊 著
其他書名
諾貝爾生醫獎2005-2015
文獻類型Book 書籍
語言中文 Chinese
分類號410.99
出版八旗文化, 台灣, 2016
版本初版
主題醫學
題目諾貝爾生醫
叢書ALPHA#
ISBN9789865842802

註釋



2007年生醫獎得主奧利弗.史密西斯說.
「並非成就感,而是好奇心,
讓我持續嘗試解決問題,並且獲得解答。」

  再生醫學及細胞療法,為遺傳疾病和慢性疾病帶來新希望。
  專研開發疫苗、找出新藥,讓病毒、細菌、寄生原蟲不再威脅人類生命。
  了解神經記憶和辨識機制已成為人工智慧參考的系統,
  資料的貯藏、運算和輸出,將會帶給未來社會文明更大的衝擊。

  每年十月諾貝爾獎頒布之後,都不免在媒體和學界引來話題,話題從獲獎人的國家和背景,學術經歷和奮鬥歷程,到得獎感言和頒獎花絮,諾貝爾獎誠然是全球科學界每年最大的盛事,因為它代表了科學成就的巔峰,也展現了科學發展的最新趨勢。

  《諾貝爾生醫獎2005-2015》集結科學月刊每年在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公布時,邀請國內該領域的專家,針對該年各個得主的生平事蹟和得獎領域做深入分析,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說明,讓讀者瞭解最前沿的科學研究現況。從學術發展的潮流到學術傳統的傳承,前瞻性地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的前景。

  近十年生醫獎得主的研究領域包含以下幾類。第一類為感染性疾病,獲獎科學家所作的研究分別代表病毒、細菌及寄生原蟲的感染,這三大類的感染仍持續威脅人類生命,比如西非爆發的依波拉等。第二類為分子與細胞學,透過對於DNA運作和分子機制的瞭解,致力於癌症、老化及神經性疾病預防上。第三類為生殖生物學,生老病死乃生物必徑之途,醫學科學家則用研究解決不孕夫妻渴望有自己孩子的希望,也創造疾病小鼠模式來解決,iPS將帶給以細胞為藥治療癌症,遺傳性病和慢性病的新希望。以上研究本書都有精彩闡述。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撰稿的台灣科學家當中,有許多和得獎大師有師承關係,讓我們一窺得獎者或特立獨行的研究風格,或平易近人的為人處事一面,更神遊於他們治學的風範和精神,諾貝爾獎,得之不易,但有跡可循。

專家推薦

  羅時成(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暨系主任)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60012158
Library
中學中文類圖書(CHI)
410.99 8766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