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
杜月笙是中國近代上海灘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其原名月生,後由國學大師章太炎引經據典,為其改字鏞,號月笙。他生於鄉野,家庭寒微,童年便父母雙亡,雖有繼母與外婆撫養,但生活境況幾近孤兒。杜月笙十四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因無人管教,便於工作之餘在上海結識了一些街上的混混、流氓和一些遊手好閒之徒,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沾染賭嫖之習。況且當時的上海灘人事繁雜,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皆有,加上他童年讀書甚少,為生存計,便成了這個染缸中的一員。
雖然往事如煙,但知道杜月笙者仍大有其人。而知其人者,皆自書本中獲知,且多為小說家言。而言杜月笙者,又皆以醜化其人為能事,道其非嫖即賭,與人勾心鬥角,唯利是圖。但就實際而言,杜月笙有嫖賭之習是實,然絕非他一生都如此作態。倘若如此,杜月笙緣何能結交那麼多的軍政高官、社會名流,以及工商界的眾多風雲人物?同時也讓自己的聲名聞達?很顯然,杜月笙其人,也並非我們今天所臆想出來的那類人物。
究其根源,其皆為世俗眼光所累,如同「一朝是賊,終生是賊」,「一朝為匪,終生是匪」,所謂的「成王敗寇」,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本書取材於史實資料,以不褒不貶的立場擇其要者概述之,自杜月笙出生始,到其逝於香港止。雖沒能面面俱到寫出他的千百事、萬千事,但讀者從中自會「窺一斑而知全豹」,從而對杜月笙這位中國近代上海灘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有個全新的了解和認識。
當然,杜月笙青少年時期之行為,不足之處頗多,今日我們應引以為戒。但杜月笙中年後之做法,卻有可圈可點之處。至少他在抗日戰爭時期,募款捐給在東北打響抗日第一槍的馬占山將軍及其所率領的抗日隊伍,後又兩次參與上海的「淞滬會戰」。及至後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他又多方資助新四軍醫療器械及所需藥品。
一個人此前也許做過很多錯事或惡事,但當民族危難之時,他能投身其中,盡自己的一份義務,雖功績不卓,但也應該受到我們應有的尊重。
關於杜月笙,現今他的種種所為皆已成為往事的影像。如果讀者能從這部書中,體會到某種有益於自己心靈的感悟與體察,從而當成前車之鑑,或者後事之師,那麼本書也就擁有了它存在的價值和一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