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生物死亡研究所 / 今泉忠明 著
其他書名
死去與活著都有意義!
文獻類型Book 書籍
語言中文 Chinese
分類號383.5
出版時報出版, 台灣, 2024
版本初版
主題動物學
叢書少年遊
ISBN9786263961951

註釋

★日本生物爺爺今泉忠明又一力作★
為什麼生物會死呢?
有時候死亡是為了繁衍下一代,
有時候死亡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既然生物都免不了一死,那你們知道原因是什麼嗎?
也會和人類一樣,對「死亡」感到悲傷嗎?

  專業修訂
  曾文宣 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 常務理事

  自然界中的百獸或昆蟲、空中飛翔的鳥兒、
  海裡的魚,甚至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
  每種都有各自生存的時限。
  那麼,你是否會對生物如何生存或死亡感到好奇呢?

  人類的生命充滿了各種艱辛,其他生物的一生也並不容易。
  例如:成蟲後不久就死亡的蟬;被人類吃掉的雞;無法承受過於嚴苛環境而倒下的皇帝企鵝;變成殭屍的蝸牛等。本書收錄各種生前堅強活著的生物的死亡方式,這些努力生存、繁衍後代的生物身影,不僅帶給我們感動與勇氣,同時也讓我們瞭解自然界的運作機制,並教導我們好好活著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詳細解說生物的生態、死亡方式。透過認識生物的生命歷程,更深刻感受到生物的獨特性。邀請台灣專業生物學者審定,確保內容正確度。

  ▶ 被捕食:特別是小型動物,幾乎都是遭受天敵的襲擊而被吃掉。
  ▶ 環境變化:因為氣溫的變化或自然災害使得生態系崩裂,導致生物死亡。
  ▶ 餓死:各式各樣的環境變化使得食物供應枯竭,生物無法攝取足夠食物而死亡。
  ▶ 意外:因為爭鬥而死傷或是因為生病而死亡。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24250117
Library
中學中文類圖書(CHI)
383.5 8694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